苏州雅新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新能动力”)与MTC麦汇信息达成战略合作,并顺利召开项目启动会。雅新能动力副总经理柳杰、园林事业部副总经理罗世伦、运营副总经理翟晓峰、财务总监付晓瑜及MTC麦汇信息总经理王晶出席了本次项目启动会。此次项目将以SAP ERP为核心,规范流程管理,实现人、财、物三项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调动,为雅新能动力在储能产业中的发展按下加速键。

储能产业年年火,产业元年何时来?
由于全球环境问题加剧,各国对于发展高效节能、清洁低碳的绿色经济都十分重视,我国的储能产业也走到了“爆发前夜”,储能产业如此火爆,产业元年的到来也指日可待。能源企业也正在通过提升数字化能力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安全性和稳定性。数字技术不仅促使储能电站等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也正在加速共享储能等新兴产业市场的形成。能源行业是技术与装备密集型行业,设备管理难度高,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高储能电站运维水平,降低故障率,间接提高经济性,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为大势所趋。
储能发展势头火热,痛点难点不容小觑
储能行业的第一个痛点是安全性,安全事故的发生给了储能行业重新出发的机会,让业内更多去关注产业安全标准的完善和制定。储能电站的早期预警对安全性的影响很大,目前行业对电池管理系统的安全风险分析管控不足,检测粗放、数据失真、迟缓、丢失造成基础感知数据失效,储能电站运行工况下热失控特征缺少预警和多重安全保护,消防处置手段缺乏,防爆灭火技术不足等屡见不鲜。因此对安全性的提升刻不容缓,储能安全是储能经济的基础。
储能行业的第二个痛点是经济性,储能行业的低价竞争凸显了储能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困局。目前国内储能项目的订单大多源自政策驱动,储能系统参与电价交易的机制还未理顺,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面对此情形,国家发改委也正式对外公布了将继续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理顺输配电价结构,提升电价机制灵活性。同时,建立新型储能价格机制,推动新能源及相关储能产业发展。
储能行业的第三个痛点是数据规范性,目前储能电站的算法是‘一事一议’,根据不同厂商电池、电芯,开发相应的算法进行调参,较为复杂。储能电站数字化建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决策者的观念。早期储能电站不具备数据传输条件,改造难度较大,数据采集传输在设计早期就应该考虑。规模化电化学储能数据密集,行业缺乏统一、标准的数字化运维,若现在不进行规范,随着未来储能电站项目的增加,再进行调整会更棘手。
作为储能行业创新型成长企业,雅新能动力同样面对相同的困境。在项目启动会上雅新能动力的副总经理柳杰表示:”作为初创企业,雅新能动力会把时间、精力和资源放在研发和上线量产上,专注于业务层面,实现快速扩张,但与此同时,我们的团队在创业初期就十分重视企业流程规范的管理。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加速发展的第一步,我们选择世界优秀的管理软件进行数字化管理提升,也表明了我们的自身定位及迅猛发展的决心。我们选择特别有经验的麦汇信息来帮助我们整理数字化转型思路,梳理企业内部管理流程,打通跨部门数据,希望为后续在能源行业中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次项目将为雅新能动力实现以下数字化转型目标:
- 建立ERP全流程,形成流程范围清单,业务模块覆盖:主数据管理,采购、销售、生产、库存及财务;
- 实现人、财、物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调动,权重比例清晰可见,实现职能作用最大化;
- 对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和建立,获取相关报表和模板,为后续规划及未来发展需求做好准备;
- 利用HANA数据库为未来数据分析和报表平台提供准确的数据源,支持科学决策。
MTC麦汇信息将严格依照「MTC项目完成五阶段」帮助雅新能动力实现最佳实践:
- 项目指导委员会:负责项目风险的管控及协调;
-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内部协调,保证项目如期如质上线;
- 实施顾问:负责项目的具体落地实施;
- 开发顾问:负责定制化需求开发及接口对接;
- 研发团队:负责提供数据支持。
本次项目将会以SAP ERP为核心,将雅新能动力的业务流程规范化,打通从前端的业务数据到后端的财务数据。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保障了业务的连续性;资源的效整合让各部门之间能够串联起来,管理更高效,资源更节约。此次合作,MTC麦汇信息将会以丰富的经验,全情的投入助力雅新能动力开启全新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期待和雅新能动力的合作能够碰撞出精彩的火花,实现全面高效运营。
【关于雅新能动力】
苏州雅新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9月,依托合资公司的固态电池,开发便携储能,户外园林工具,休闲类电动摩托车,ATV,UTV等欧美主流产品;公司定位在产品创新的基础上同时重视产品安全的理念,采用一体两翼的公司架构:主体公司由创业核心团队,国内知名投资人以及清陶发展合资组建,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定位便携储能,BMS,EMS,电池PACK应用三项核心技术的研究与产品开发;在苏州设立研发中心,定位户外园林,电机电控技术,智能算法技术,产品体验的研究与产品开发。预计2021至2023年两年时间,落成年用量100兆瓦的各类产品终端产能,实现销售额十亿元规模的生产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