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作为成功出海的中国企业,专注于光伏储能的沃太能源紧抓新能源赛道的发展机遇,基于SAP S/4HANA搭建了全球化数字管理平台和全球化物流供应网络,数据驱动,高效统筹快速增长的全球业务。
要说2022年最火的行业,很多人都会想到储能。 毫无疑问,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储能的需求在加速放大。正如沃太能源董事长袁宏亮所说,“储能之于新能源,就像水库之于水源。新能源发展,一定离不开储能,储能是大势所趋。”而这是袁宏亮 8 年前的认识。
此时,刚刚成立 2 年的沃太能源预见到,虽然已经占据了先发优势,但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局,因此需要打造自己的研发护城河。
凭什么我们只能做模仿?
打开沃太能源的官网,映入眼帘的是“让清洁能源最大化地惠及全世界的每一个人”。虽然在大众群体的知名度不高,但地处南通的沃太能源,却已经在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英国、新加坡及美国设立了 10 家海外公司,业务扩展至 83 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也与国家电网、三峡新能源、 蔚来等巨头达成合作。
“拍拍照就能带走的,都不叫核心竞争力,多年来的实力积累,才是我们增长的动因。”袁宏亮的自信不无原因,在他看来,沃太能源不光产品有差异性,细节上也是行业领先,是名副其实的“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比如国内目前在做虚拟电厂, 而沃太的海外虚拟电厂早在 5 年前就开始调度了。沃太还自研了 BMS、EMS 和 Alpha Cloud 系统, 在与用户达成一致协议后分秒不断地上传最新数据, 目前已经积累了十年的海量数据。
实力来源于高标准的要求,而这在沃太能源创立伊始就打下了烙印。
众所周知,德国在工业领域是品质和技术的代名词,同时也是工业大国。而袁宏亮在德国待了很多年,从研究生求学,到毕业后在宝马和西门子工作,一直到 2012 年才回国创业。当时的袁宏亮有 一个想法 :“就像钱学森说的,我们中国人并不笨, 相反我们很聪明,凭什么从 0 到 1 的创新就不能做, 就只能模仿?我们完全可以做出属于自己的优秀产品。” 因此,沃太能源创立之后,就布局欧洲,而且聚焦德国市场,直接对标一线。
当前,沃太能源已经拥有丰富的锂电、光储产业链资源,产品覆盖小型、工商业、大型、离网、微网、 配售电、源侧等多个应用领域,并获得 IEC、TÜV 莱茵、KBIA、JET 等国际标准认证。沃太还是国内率先推出户用储能系统产品的公司,在全球累计安装的储能系统也超过了 80000 套。2021 年,沃太能源获得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
最深的护城河是数据
虽然近几年储能异常火爆,但沃太能源成立至今的发展也曾面临挑战。袁宏亮将沃太能源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前五年是生存期,考虑的更多不是如何壮大,而是怎么活下来;六到七年是快速增长期,当时是行业风口,市场越来越激烈,不过沃太把握住了机遇 ;从第八年到现在算得上是稳定期,主要保障产品和服务质量稳定。
稳定期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对于业务规模越来越大的沃太来说,要保障产品和服务质量,效率必须进一步提高,数字化就成了有力帮手。
“2019 年,工业 4.0 和中国制造 2025 的势头越来越大,我们开始认真考虑数字化转型,了解 SAP。”在袁宏亮眼里,SAP 是数字化的重要一环。“有了数字化,沃太能源的庞大数据库才能苏醒过来, 取之于民并用之于民。”
之所以选择 SAP,在于储能管理的难度。袁宏亮表示,储能最难的是维修保养。由于客户分散于国内外,产品退换一直难以解决。而且储能的原材 料单价高,只有把各地的信息统一起来,才能了解具体哪个区域、哪款产品出了问题,并帮助沃太进行产品的迭代升级。SAP 的出现,为这个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条件。
还有替代料和原材料采购的信息不对称。储能电池的原材料大多是电子元器件,配件迭代很 快,所以经常需要改 BOM。但是工厂和采购之间因 为线下交流,经常信息不通,需要的元件采购不回来,也无法及时反馈,一旦出了问题就只能手动改 BOM,费时费力。“现在 SAP 系统帮我们协同了供应链管理,不仅能通过订单 BOM 快速响应客户的定 制需求,又提高了采购交期计划达成率。”袁宏亮说。
除了管理上的难题,对于沃太能源这样的全球供应链布局的企业,还必须考虑报关效率。而这在一定程度决定了企业的商业规模和盈利。
传统的线下报关,首先得线下 OA 沟通,确认无误之后再提出交货单,走审批流程。然后交货单 才能转给仓库和物流,最后完成报关。整个流程十分繁琐、低效。现在则不同,袁宏亮称,“报关现在 简单了很多。一切都在“云上”解决,用系统报关。 沟通转到线上,又省去了分发工单给仓库和物流的步骤。”
数据显示,SAP S/4HANA Cloud 系统帮助沃太能源将月结时间缩短了 5 天,每单节省海关报关时间 1 小时,采购交期及时率较过去提升了 30%,同时产品的不良率下降到了0.3%。
不仅如此,当前国际局势动荡,这对于主营海外业务的沃太能源是一大挑战。此时,数字化又成了袁宏亮手中的利器。
一方面数字化可以生成意向订单,客户有了意向,可以与沃太直接对接,生产排期更稳定 ;另一方面有了数据积累,数字化系统能开展销售预示,帮助沃太找出通用物料和长交期物料,减轻了仓储压力。同时还满足了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让公司能够实现全球化财务税务的数字化管理,而这对于未来沃太能源的融资上市大有裨益。
当下,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双碳”目标,沃太能源也把目光重新转回了国内,开辟“第二战场”。与海外的家用储能不同,沃太在国内市场主要以定制的大型储能设备为主,并承接工业用户。不过, 数字化仍是贯穿业务始终的关键。
面对炽热的储能风口和全球化的挑战,袁宏亮坦承,沃太能源最深的护城河并非硬件,而是数十年积累下来的平台数据。
(文章来源:英才杂志社× SAP 思爱普《见证新型中国企业数字化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