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沃太能源:小初心,高目标,这家“新型中国企业”够「意气」

在商业语境里,鲜少用到「意气」。但与沃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宏亮的一席对话之后,久久盘旋脑中的,却是这个词。

比如,谈及经营之道,袁总说“我们一开始就对标一线企业,在强者中找到一席之地”——这是“新型中国企业”的「意气」。比如,谈及竞争,袁总笑言“我从来不担心友商参观,如果照一张照片就能学走技术,那只能说明我们不够先进”——这同样是“新型中国企业”的「意气」。

不仅仅是身居新赛道,以沃太能源为代表的“新型中国企业”于经营、于技术、于眼光都展现出迥异过往的「新生意气」。这次,让我们一窥沃太能源这家意气风发的“新型中国企业”。

SAP案例 沃太能源.jpg

 

核心竞争力
就是看了也学不会的东西

SAP:印象中的储能行业,声量不大,体量不小,竞争激烈。沃太能源身为行业拓荒者,是如何历经十年,依然稳居行业翘楚的?

袁宏亮:我们是12年成立的。刚开始那几年,公司发展还算比较平缓。但2014年有一次前往慕尼黑参展,我们察觉到了新能源储能行业的潜力。就国家能源结构而言,新能源占的比重越大,对储能的需求就越高。储能之于新能源,就像水库之于水源。所以我们断言,新能源发展,一定离不开储能,储能是大势所趋。

这时候我们意识到,在储能市场,我们其实已经占据了先发优势,这条路走对了。这几年来的变化也证明,我们确实没有误判。

判断清楚市场形势,预见到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局,就更需要打造自己的研发护城河。毫不夸张地说,沃太能源不光产品有差异性,细节上也是行业领先,是名副其实的“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就像国内目前在做虚拟电厂,但我们的海外虚拟电厂调度从5年前就开始做了。再比如储能会涉及硬件系统和管理系统,我们自研了 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和Alpha Cloud 系统,在与用户达成一致协议后分秒不断地上传最新数据,目前已经积累了十年的海量数据。所以我才说,拍拍照就能带走的,都不叫核心竞争力,多年来的实力积累,才是我们增长的动因

等到19年,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势头越来越大,我们开始认真考虑数字化转型,了解 SAP。对沃太能源来说,SAP 是数字化的重要一环。往大了说,能预知市场变化,实现全球业务的集团化掌控,赋能管理决策,引导行业趋势;往小了说,又能打通全球供应链,降本增效,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有了数字化,沃太能源的庞大数据库才能苏醒过来,取之于民并用之于民。

 

全链接打通
实现新产业的精细化管理

SAP:与 SAP 合作以前,沃太能源就自研了管理系统;相比较其他行业,储能的管理难在哪儿?

袁宏亮:主要难在维修保养。由于客户分散于国内外,产品退换一直难以解决,而且储能的原材料单价高。只有把各地的信息统一起来,才能了解具体哪个区域、哪款产品出了问题,并帮助我们进行产品的迭代升级。但之前一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直到开始使用 SAP。

其次是替代料和原材料采购的信息不对称。储能电池的原材料大多是电子元器件,配件迭代很快,所以经常需要改 BOM(Bill of Materials)。但是工厂和采购之间因为线下交流,经常信息不通,需要的元件采购不回来,也无法及时反馈,一旦出了问题就只能手动改 BOM,费时费力。

现在 SAP 系统帮我们协同了供应链管理,不仅能通过订单 BOM 快速响应客户的定制需求,又提高了采购交期计划达成率。

其实对 SAP 的产品我很熟悉,之前在德国工作的时候已经接触过。我比较佩服的是现在SAP S/4HANA系统的管理颗粒度,做得很细。对于我们那些比较难管理的上游原材料——又贵、交期又不稳定——就很实用了。

除了解决管理上的难题,对于沃太能源这样的全球供应链布局的企业,还必须考虑报关效率。报关效率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商业规模和盈利,但我们之前是传统的线下报关,流程十分繁琐:首先得线下 OA 沟通,确认无误之后再提出交货单,走审批流程。然后交货单才能转给仓库和物流,最后完成报关。现在随着交货单和物流信息在 SAP 系统中的同步,报关周期大大缩短。

SAP案例 沃太能源.png

SAP:谢谢对于 SAP 的肯定。那沃太能源现在怎么管理这几块业务?

袁宏亮:维修现在是由供销商和我们的售后团队负责,其中通过 SAP S/4HANA 的销售模块兼顾管理。现在售后还是外部公司做,后续我们可能会自己做,那这部分在 SAP 系统中的数据,就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决策基本盘。

最大的提升还是我讲的替代料方面。从手动改 BOM 到现在用 SAP 统一清单替代,完全由研发决定——研发生成采购订单,采购和仓储按照 SAP 的清单来执行,既提升了采购准确率,也增进了管理效率,解决了企业一直以来的物料齐备问题。

而且,报关现在也简单了很多。一切都在“云上”解决,用系统报关。沟通转到线上,又省去了分发工单给仓库和物流的步骤,平均每单能节约一小时的报关时长。你会发现,“上云”在沃太能源这儿,已经成了「效率」的代名词。

当然,沃太能源能成功“上云”,离不开麦汇实施团队的帮助。我们的项目执行中变化重重,蓝图和实施阶段不仅是由不同的老师负责,而且实施过程中还在筹建一个新工厂,但这些并没有影响系统如期上线。但麦汇接到变化之后,立刻开工赶进度,让我们团队备受感动。并且在撤场前,麦汇还专门安排了知识培训,助力我们培养了一大批具备数字化经营思维的管理人员。当时我们就觉得,这个团队非常不一般,很专业。

SAP:我想接着问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当前国际局势动荡,沃太能源主营海外业务,会不会受到一些影响?

袁宏亮:机遇与挑战并存。近来确实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具体到企业,就是供应端不稳定,导致生产排期不固定。

面对“黑天鹅”,数字化帮了我们很多。一方面是可以生成意向订单,客户有了意向,可以与我们直接对接,生产排期更稳定。另一方面有了数据积累,数字化系统能开展销售预示,帮我们找出通用物料和长交期物料,减轻了仓储压力,让仓储“不再呆滞”。同时还满足了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让公司能够实现全球化财务税务的数字化管理,这也为沃太能源的融资上市保驾护航。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双碳”目标,我们也把目光重新转回了国内,开辟“第二战场”。和海外的家用储能不同,我们根据国内市场情况,主要以定制的大型储能设备为主,并承接工业用户,成为公司近来新的发展方向。

 

相信「相信的力量」
相信能成,才一定能成

SAP:我发现你们这代企业家很不一样,不光产品硬,而且眼光高,敢拼敢闯。一出手就是比肩一线,好像“新型中国企业”的整体风貌,与过去的印象完全不同。

袁宏亮:(笑)是有点不一样。我们可能更见过“世面”,目标也更高一些。外界一直认为,中国擅长模仿式创新,我们偏要做由0到1的创新,这份底气源于我们先进的研发实力。拿刚才的 BMS、EMS 和 Alpha Cloud 来说,沃太能源的软件控制能实现海外调度,印象里能相提并论的国外企业也只有特斯拉。有了竞争优势,当然能做到行业前列。

至于布局欧洲,我们主要聚焦德国市场。众所周知,德国在工业领域是品质和技术的代名词,又是工业大国,拿下德国市场对我们意义重大,不光是打响名声,技术也能有长足进步。

另一方面,选择德国也有我自己的一点“小心思”。我在德国待了很多年,从研究生求学,到毕业后在宝马和西门子工作,一直到2012年才回国创业。当时的想法,就像钱学森说的,我们中国人并不笨,相反我们很聪明,凭什么从0到1的创新就不能做,就只能模仿?我们完全可以做出属于自己的优秀产品。现在我们的产品销售到了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业务还在不断扩张中,这也证明了我们的实力。

现在说出来当然很痛快,但是这点小初心,我也隐瞒了挺长时间。市场很残酷,活不下来的企业,不会有情怀可言,还是得先做好,再谈情怀。至于所谓情怀,我觉得就是「相信」的力量;敢不敢定高目标,敢不敢为目标去奋斗付出,「相信」能成,才一定能成。

SAP:沃太能源去年获得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又迎来行业的风口。不过风口之前一定也遭遇过技术攻坚期,公司当时是如何克服的?

袁宏亮:沃太能源这十年,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前五年是生存期,考虑的更多不是如何壮大,而是怎么活下来;六到七年是快速增长期,当时是行业风口,市场越来越激烈,不过我们把握住了机遇;从第八年到现在算得上是稳定期,主要保障产品和服务质量稳定。

你提到的技术攻坚,远不止在实验室研究苦练,更需要拿到市场验证。攻坚的不只是技术,还有客户的需求。对于成长型企业来说,技术产品上,最好是少量产,多迭代。多了解市场,优化产品,积累行业经验,才是立足市场的长久之计。

 

采访札记

在采访中,沃太能源的「意气风发」令人印象尤为深刻,但袁总对储能行业条分缕析的痛点拆解,也许对业界更有价值——

这条处于风口的赛道上,也有自己的“陷阱”。比如,昂贵的原材料如何寻找替代,又如何快速协同产线、报关等等流程。再如,突如其来的战争面前,如何快速响应变化的市场环境。这些问题的症结,都在于「数据」。回到意气的话题,袁总坦承沃太能源最深的护城河并非硬件,而是数十年积累下来的平台数据。

由此观之,也许“新型中国企业”的优势不仅仅在于面临一个巨大的市场,更在于这个市场上数字原住民们丰富的使用行为与数据。那么问题就变成了——你准备好利用这些数据了吗?

注:文中提及的数据(包括所有存储在 SAP 系统与沃太能源自研系统中的数据)均在用户同意后进行合理使用。

扫描二维码

下载沃太能源数字化转型案例

SAP助力出海企业沃太能源统筹全球业务

搜索

标签

//联系MTC

您值得信任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

MTC麦汇信息

MTC是SAP金牌合作伙伴和SAP培训合作伙伴,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行业化的数字化转型咨询和基于SAP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全球14个国家拥有300余家SAP成功部署案例,帮助从500强、上市公司到成长型企业等多种类型的企业实现业务数字化转型与创新。

咨询热线

400-6233-007

电子邮箱

info@mtcsys.com

全球服务中心

大陆支持中心

上海   苏州   北京   广州   武汉   天津   沈阳

港澳台支持中心

香港   高雄

海外支持中心 

美国·洛杉矶  日本·东京  德国·慕尼黑  新加坡 马来西亚 

海外伙伴支持中心

印度  加拿大  巴西  墨西哥  英国  西班牙 

意大利  奥地利  瑞士  捷克  阿联酋  沙特

    需要方案报价

    我同意通过以上联系方式与我联系